文化

周五, 11 2月 2011 18:32

安徽族人捐建祠堂 过年唱戏祭祖(图)

给本文评个分吧
(0 票)

大年初三,安徽无为县钱氏祠堂,族人过年请了戏班唱戏。 本报记者 钱昊平 摄

故乡地 安徽省无为县

家乡话

收取修谱的捐款比以往各类集资款都好收。几乎没有推脱的,不少人都超额捐款。这是涉及子子孙孙的事情,不能不出钱。

再修祠堂意义何在?有人提出利用钱氏祠堂募集助学基金,资助考上大学的钱氏后裔,但目前尚未明确。———族人

正月初三下午,堂弟带我去看了一场戏。

露天戏台,剧目是庐剧《仁义状元》。在露天戏台前看戏,于我而言,已是24年前的事了。

这次再看戏,戏台已不是搭在村内,而是换到了无为县钱氏祠堂内。

钱氏祠堂是钱氏后裔集资捐建的,2009年落成后,去年和今年两次春节都请了戏班唱戏。有了祠堂,家乡人春节期间多了一个聚会的去处。不少外出的钱氏后裔,还会趁春节期间在此祭拜祖先。

连续几年回乡过年,我发现地处中西部的故乡,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,认祖归宗的观念在民间不断强化。老家兴起了一股续修族谱、兴建祠堂的热潮,仅我们泉塘镇就有钱氏、张氏、王氏、陈氏等十几个家族的族谱重修联络点。

生活变好

族人热衷建祠堂

无为县钱氏祠堂离我家约2公里,离我们村这么近,不是因为我们村全部姓钱,而是那个山岗上长眠着无为县钱氏的开基始祖。

听老家的人说,修建钱氏祠堂的动议始于2007年。

之前,我们那边各宗族的祠堂基本都已毁弃。2007年,无为县政府一退休多年的钱姓局长,萌生修建钱氏祠堂的念想,他首先将争取对象锁定在姓钱的官员当中,经联络,我们县曾任、现任局长的钱氏后人有10个。

此10人一拍即合。

但修建祠堂属于民间事业,经费何来?

可行的办法只能是钱氏后人捐款,他们10人商量后印刷了宣传资料,先在钱氏宗姓内征求意见。

没料到,我们那里钱氏家族对修族谱、建祠堂热情高涨,生活富裕了,都表示愿意捐款。

最后,商定的捐款标准是钱氏后人每人50元,五保户、孤寡老人免收。

其他信息